“探索神奇化學世界 啟迪少年科技夢想” ——學會科普活動走進上海市漕涇中學
11月22日下午,學會科普進校園活動在上海市漕涇中學第三屆化學文化節舉行,學會邀請了上海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實踐工作站的聞海峰博士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王昊陽老師,為學生們進行《生活中的神奇化學》知識講座和《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有“硼”自遠方來》科普實驗活動,學會副秘書長王大偉、科普部負責人張玉梅及漕涇中學六七年級全體學生參加,別開生面的講座和實驗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引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聞海峰博士的講座圍繞“生活中的神奇化學”這一主題展開,內容豐富、生動有趣,他首先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們介紹了化學的基本概念,讓大家對這門學科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后講解了生活中的納米材料,包括納米材料的定義、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納米銀抗菌材料、納米防水布料等,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化學的神奇魅力,緊接著又為大家闡述了鐵銹的危害及預防措施。聞博士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鐵銹的成因、對物品的損害以及如何通過化學手段進行預防,引導學生們認識到化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
講座的高潮部分出現在于聞博士帶領學生們進行自制納米材料的小實驗。通過簡單的操作步驟,學生們親手制作出了納米材料,并觀察了其獨特的性質。這一環節不僅增強了講座的實踐性,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度,激發了他們對化學探索的熱情。
王昊陽老師科普講座內容是《有“硼”自遠方來》,從“硼”友在元素世界的位置、“硼”友的身世之謎、“硼”友被發現的歷史、“硼”友的不同面孔、“硼”友的性格和能力、“硼”友的武功、“硼”友的花式面孔七個方面深入淺出地讓同學們對硼元素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在王老師的指導下,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實驗熱烈展開。同學們利用硼砂溶液、白膠、色素、攪拌棒、量杯、一次性盤子等材料,親手制作“史萊姆”玩具,激動得不亦樂乎,同學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化學知識,了解了硼元素的獨特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此次科普活動不僅使同學們拓寬知識面,還深入探索了化學乃至更多科學領域的奧秘。